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7:02 点击次数:124
记者郭旭帆通讯员周旭张良
冬日,禹门口。
三排并列的铁桥将大河“斩”成两节——站在桥上向上游回溯,两山耸峙间,层层波浪被寒风以前呼后拥的姿势凝固在河道里;向下游眺望,河水在骤然宽阔的河床上闲庭信步,片片冰凌轻拂过漾着河沙的鸡心滩。
大河之西,每年黄河韩城河段出现第一朵冰花起,整个陕西河务局便进入了凌汛战斗状态。这里是陕西黄河小北干流第一站。
年年岁岁凌相似,但与往年相比,今年的“御敌之术”却有很大不同。
清晨的下峪口河务段,职工闵利斌、李宁博、王卓正准备结伴出门进行每日的防凌巡查,与他们同时出发的,还有自动起落的无人机。巡河小组也不打无准备之仗,出发前,他们通过视频监控仔细查看了所辖工程情况,对于需要重点巡查的工程重点部位做到心里有数。
下峪口河务段职工 张良 摄
“2024年,我们借助科技手段,全力打造了‘视频监控巡点、无人机巡线、人工巡面’科技治河的新模式。”韩城河务局副局长王栋介绍。
借力山东河务局“互帮互学”东风,在“友好县局”河口河务局的帮助下,韩城河务局在下峪口和南谢河务段建成2处智能无人机站。结合防凌实际需要,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试飞,确定了2架M3TD型巡查机的巡航高度、飞行位置,规划设计出最佳巡航路线与巡查时间。自动起飞降落、拍照录像、航线规划、数据传输……这个凌汛期,它们每天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。除此之外,4架无人机也用于一线日常河道和工程巡查,许多之前人工看不到的“犄角旮旯”也逃不过它的“宏大视野”,大幅增强了巡查效率,减轻了工作强度。与此同时,科学布设的19处视频监控,全天候紧盯该局所辖工程全部重点靠流坝段,真正做到了“足不出户、一‘网’打尽”。
不久之前,韩城河务局凭借此种方式,成功应对了一场险情。
一天清晨,南谢河务段职工强百峰照例打开视频监控,发现32号坝附近有一处河势不大对——原本应该被“捋顺”下去的河水没按既定路线行进,反而倾斜回转出了一个大漩涡,不断顶冲淘刷着回淤口。“不好,斜河顶冲!”强百峰马上赶赴现场进行核查。险情发展很快,直接威胁着不远处的防汛路。
“防汛路不能掉河里了!”强百峰喊上伙伴张富植、张伟民和赵道兴迅速行动起来。抛石护根、土吨袋防冲……抢险工作迅即有条不紊开展起来,没几天,工程便转危为安。
通过视频监控查看河势 张良 摄
“术”变了,“道”也必将随之改变。“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必将促成管理模式的变化,职工的思维观念也必将随之转化。”韩城河务局局长袁小哲表示。
近年来,韩城河务局结合实际,将原来的桥南上延、桥南、下峪口、南谢、芝川5个河务段合并成目前的下峪口和南谢两个河务段,集中优势,紧盯重点。驻扎一线的人员也以“老汉”加“年轻娃”的模式进行配备。这既有现实的无奈,也有深度的考量——信息化是宏观、是参考,细节和决策依然要靠“人”。当前,韩城河务局干部队伍“断档”现象比较严重,“智慧黄河”推进迫在眉睫,技能传承同样刻不容缓。
2023年10月,25岁的李宁博硕士研究生毕业,来到下峪口河务段。第二年,段上迎来了全局最年轻的职工——2003年出生的王卓。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闵利斌是个勤恳的“老黄河”,驻守一线已经24年,一肚子的阅历和经验。日常工作中,李宁博教闵利斌飞无人机、操作监控系统,闵利斌也把治河知识倾囊相授。“我刚来的时候正好是汛期,有一次上报防汛信息的时候搞错了主溜和边溜,闹出了笑话。闵师傅就带我看视频辨认,又到现场去讲解,真的是补上了一课。”王卓回忆。
南谢河务段职工操作无人机巡河 贾喜冲 摄
如此教学相长的,还有南谢河务段的老少“搭子”。强百峰和张伟民都是陕西河务局“入库”的防汛专家,他们捆柳石枕、扎铅丝笼的粗糙双手现在也熟练地操作起无人机。“跟道兴学的。”面对前辈们的夸赞,2022年参加工作的赵道兴有点羞涩地笑了。
薪火相传的,不仅是经验和知识,更是责任和精神。
因临近禹门口,下峪口河务段“一年只刮一场风,从年头刮到年尾”,甚至树冠都被大风吹得只朝一个方向生长;风沙漫天,可能出去巡查一上午回来鼻孔都被塞满了黑灰的粉尘。家住渭南的闵利斌在此一守就是20多年,在李宁博和王卓眼中,闵师傅就是“黄河精神”的代名词。南谢河务段,每逢汛期,老师傅们夜里就分成两班,巡坝查险,毫无懈怠。“只要在摄像头发现一点风吹草动,或者有一点放心不下,师傅们就赶紧往坝上跑,不管几点,风雨无阻。”赵道兴说。
正是“老汉”们身上那“禹凿龙门”般的无私和坚韧,激励着“年轻娃”刻苦勤勉,在治黄事业上努力实现着“鱼跃龙门”。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李宁博赴山东河务局信息中心交流学习,正钻研更贴近韩城黄河防汛实际的算法模型,在成长为信息化“行家里手”的征途上努力跋涉着;王卓和赵道兴也在治黄一线锻炼成长,逐渐在防汛抗旱、工程建设等方面独当一面。“年轻娃”活跃的思维、洋溢的激情也使“老汉”们进一步解放思想,迸发了学习的热情。“现在世界变化这么快,总不能一直吃‘传统’的老本,也得跟上脚步,跟着娃们多学新东西,俺们现在也都是多面手。”强百峰笑言。
南谢河务段职工 郭旭帆 摄
河出龙门,奔腾而下。
在韩城一带,自古流传着“禹凿龙门”的传说。大禹这位治河先驱为水患凿出了平息的出路,更凿出了流芳百世那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、百折不挠的非凡品质,还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。
今日的韩城,新时代的治河“大禹”也正用更广阔的视野、更先进的理念、更创新的技术,积蓄力量,努力跨越长久以来桎梏韩城黄河水利高质量发展的“龙门”——
他们拥抱的,将是一片崭新且辽阔的治河新天地。
审核:项晓光
记者郭旭帆通讯员周旭张良 冬日,禹门口。 三排并列的铁桥将大河“斩”成两节——站在桥上向上游回溯,两山耸峙间,层层波浪被寒风以前呼后拥的姿势凝固在河道里;向下游眺望,河水在骤然宽阔的河床上闲庭信步,片片冰凌轻拂过漾着河沙的鸡心滩。 大河之西,每年黄河韩城河段出现第一朵冰花起,整个陕西河务局便进入了凌汛战斗状态。这里是陕西黄河小北干流第一站。 年年岁岁凌相似,但与往年相比,今年的“御敌之术”却有很大不同。 清晨的下峪口河务段,职工闵利斌、李宁博、王卓正准备结伴出门进行每日的防凌巡查,与他们同时出...
记者郭旭帆通讯员周旭张良 冬日,禹门口。 三排并列的铁桥将大河“斩”成两节——站在桥上向上游回溯,两山耸峙间,层层波浪被寒风以前呼后拥的姿势凝固在河道里;向下游眺望,河水在骤然宽阔的河床上闲庭信步,片...
本站消息,根据天眼查APP显示,近日公布了一则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原告/上诉人的开庭公告,详细内容如下: 案号:(2024)浙02民初859号审理法院: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案由:侵害外观设...